網絡空間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,網絡謠言層出不窮,嚴重誤導公共輿論,破壞社會信任,浪費網絡資源。為維護健康、清朗的網絡環境,現發出以下倡議:
1、提高辨別能力 不傳播謠言
在網絡上遇到不確定的信息時,要多方查證,不隨意轉發未經證實的信息;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,學會辨別謠言,不做謠言的傳播者。
2、增強法律意識 不制造謠言
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,不編造、不發布、不傳播虛假信息;自覺維護網絡空間的秩序,共同營造一個健康、積極的網絡環境。
3、保持理性態度 不相信謠言
對于網絡上的熱點事件和敏感信息,要保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,不盲目相信和傳播;關注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發布的信息,提高信息的可信度。
4、發揮監督作用 及時舉報謠言
如果發現有人在網絡上散布謠言,要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,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,讓謠言無處遁形。
網絡空間是我們共同的家園,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,共同打擊網絡謠言,共同培育積極健康、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。
案例一:依法查處代某川編造““小男孩面臨580萬天價賠償”系網絡謠言
2025年1月30日,四川省資中縣發生一起因小男孩燃放鞭炮引起的沼氣爆燃事件,引發關注。有網民冒充當事未成年人家屬,于1月30日21時在某短視頻平臺涉事視頻下發布評論,聲稱“我外甥。估計要賠償580萬”,致使網上有關“小男孩面臨580萬天價賠償”不實信息傳播擴散,引發大量網民關注。經查,該謠言編造人員為代某川(男,35歲,江蘇豐縣人,現居浙江寧波)。目前,屬地公安機關已依法給予代某川行政處罰。相關賬號已被關停。
案例二:依法查處魏某編造“小男孩去年曾推人落水賠償數萬元”系網絡謠言
2025年2月1日起,一條涉當事未成年人“前科劣跡”的謠言信息在網上傳播,稱“熊孩子有劣跡前科,曾推人落水賠償數萬元”。經查,有網民在某短視頻平臺涉事視頻下發布評論,聲稱“去年子更遭,差點遭打死噶,把別個娃兒推到河里面差點淹死”。該評論內容迅速在網上傳播,并演化為多個賠償金額版本,引發大量網民關注,造成不良社會影響。經查,該謠言編造人員為魏某(男,34歲,四川資中人)。屬地公安機關已依法給予魏某行政處罰。
大唐派出所 宣
上一個:沒有了